实验室安全不容忽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由于一般性的药品的用量很少,除非严重违反使用规则,否则不会而引起中毒事故。但对于毒性大的物质,一旦用错就会发生非常严重的事故,甚至会给实验者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在对危险程度大的物质操作时尤其必须遵照有关法令的规定进行使用。
实验室常见的毒气包括下列气体:
[容许浓度在0.1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氟气、光气、臭氧、砷化氢、磷化氢。
[容许浓度在1.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氯气、肼、丙烯醛、溴气。
[容许浓度在5.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氟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甲醛。
[容许浓度在1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氰化氢、硫化氢、二硫化碳。
[容许浓度在5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一氧化碳、氨、环氧乙烷、溴甲烷、二氧化氮、氯丁二烯。
[容许浓度在20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氯甲烷。
当被上述毒气中毒时,通常发生窒息性症状。
毒性大的毒气还会腐蚀皮肤和粘膜。
吸入浓度大的毒气,瞬间即失去知觉,因而往往不能跑离现场。
容许浓度低的毒气,也要特别注意,即使很微量的泄漏也不允许。
要经常用气体检验器检测空气中毒气的浓度。
所以,
一个重要的防护方法就是在处理毒气时准备并戴上防毒面具。

常见小问题之解答
一氧化碳中毒为什么可怕: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0-30倍,分离能力是氧的3600分之1。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将长期占据氧气的位置,导致大脑急性和长期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后首先受波及。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白质和苍白球等最为严重。脑缺血和脑水肿可继发脑循环障碍,引起血栓形成或缺血性软化,造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肢体瘫痪、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作性头痛、精神障碍,甚至癫痫等。重度中毒者,其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几乎100%。
硫化氢气体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气体,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以短时间内致命。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
轻度中毒者留下顽固的后遗症,如严重的神经衰弱,剧烈而顽固的头痛,严重的失眠,记忆功能发生障碍,有的脱离硫化氢现场1~2年才能渐渐好转,有的五年未愈,甚至可能发生智力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除了可引起慢性结膜炎、角膜炎、鼻炎、咽喉炎、气管炎外,实际上已经可能引起轻度中毒,此种硫化氢的积累,可导致全身的慢性症状的出现。
氯气的危害: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氯气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加重缺氧状态;高浓度氯吸入后,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氯气中毒不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实验室预防中毒主要靠大家加强自我防护,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即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大家切记以下几点:
1、绝对不允许口尝鉴定试剂和未知物。
2、不允许用鼻子嗅气味,应以手扇少量气体。
3、一切有可能产生毒性蒸汽的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有良好的排风设备。
4、从事有毒工作必须穿工作服,防护面具,处理完毕后方能离开。
5、如果到一个房间,嗅到异味,应立即开窗通风,千万不要打开任何电源,以免电火花引起易燃易爆气体发生爆炸燃烧。
6、如果发现有中毒现象,立即停止工作,送医院急救。
毒物猛如虎,实验须谨慎。同学们在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实验之前,一定要多学习了解安全知识,才能确保自身与他人的安全。
https://mp.weixin.qq.com/s/7b0u4z5ToYvjTPOabXl3rA
文章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卫士”微信公众号。